銀河學院與夕陽共銀
志工訓練成果
1. 失智症十大警訊結合足部照護教具製作
志工成員6人每周一次共計十次,針對該周失智症十大警訊的兩項警訊結合,設計課程教具與簡報,並討論課程內容是否需要調整或提出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再進行修正,最後彩排及帶領,確保教具的可行性。
2. 與國立金門大學長期照護學系教師課程合作志工培訓
學生志工及團隊志工共31人每周一到兩堂課程合作,為期18周,內容包含失智症專業知識與足部照護專業技術,提升所有志工對於失智症及足部照護知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接著將知識簡化或民眾化,讓專業知識轉換成生活上的衛教,再加入一些趣味及創意,使衛教課程更加活潑。
3. 失智症照護修課學生培訓機制
由團隊志工針對所有學生志工辦理兩場次說明會,讓學生志工了解失智症照護修課的培訓機制,並提出問題及建議,使培訓機制更加優化。以組別為單位,在服務前安排兩次的培訓,一次針對所設計的服務計畫書進行討論,確保服務的可行性及適合失智症患者,另一次則針對所設計的服務進行彩排,確認服務內容帶領的流暢與問題評估,共計31人參與8場次。
各活動執行成果
- 失智症十大警訊結合足部照護教具教學-西方社區
1. 五週的課程包含活動一:物品錯置表達困難-認識足部清潔工具、活動二:計畫困難辨識混淆-足部照護預約助理、活動三:記憶衰退不再勝任-技不得了、活動四:時空錯亂判斷減弱-絢麗趾尖及活動五:社交疏離性格轉驗-社腳牛B症。
2. 我們改變一般衛教訴說的形式,融入體驗、對話、分享及互動,讓衛教不是只有講師的事,而是講師與參與者共同的事情,發現長輩們開始有更多的分享,以及期待參與,從一開始的聆聽到後來的分享,長輩好像也可以成為講者一樣訴說著自己的經歷,也與社區居民間更有共鳴。
3. 團隊志工也與社區長輩間的關係發生轉變,把彼此當成朋友一樣的聊生活,甚至像家人般互相關懷。
4. 對於失智症的污名化也有很大的轉變,因為是透過體驗、對話、分享及互動的形式認識失智症,所以大家多了些不一樣的探索與反思,長輩分享的過程可以發現大家對於失智症的認識又更深入了。
5. 最後我們發現西方社區的長輩對於新事物的學習是有興趣的,包含心理測驗的分享與討論,還有特殊的運動方式等,都可以成為團隊未來持續服務西方社區的選擇考量。
- 失智症十大警訊結合足部照護教具教學-雙口社區
1. 五週單元課程是相同的架構,但我們針對西方社區的經驗修改、增加與減少了簡報內容,雖然是一樣的單元課程,不過團隊志工事前的討論和修改,好像又重新設計了教案般,優化與融入了更適合高齡者的元素。
2. 我們發現雙口社區的長輩生理功能相對西方社區弱,針對課程強度的調整是我們做出很大的更動,也因此除了失智症與足部照護的主題,加入了更多運動互動的環節,達到高齡者健康促進的效果。
3. 雙口社區因為彼此之間血緣關係較近,參與社區活動達到了親戚間寒暄的效果,我們抓住這樣的血緣關係,有更多讓長輩間互相幫忙,彼此合作的體驗,也是我們進行失智症主題想傳達的失智友善社區理念,失智症關懷推動這有效且長遠的策略就是由社區居民間自發性地互相關懷。
4. 另一個發現是雙口社區隔代教養家庭相對西方社區較多,參與社區活動會習慣阿嬤與孫子女一起參與,所以我們在課程設計上除了規畫以高齡者為主,也會照顧到來參與的孫子女,期望孫子女也喜歡和長輩們一起活動的感覺,讓代間學習在社區發生。
5. 比起西方社區,雙口社區的長輩更需要分享,也許是年齡稍長,再加上多數獨居,所以來到社區有人能聽他們說說話,對他們來說很重要,因此課程中我們也融入了志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三的形式,讓長輩有機會可以好好說話,而我們也學習成為一位傾聽者的角色。
6. 雙口社區最後一週我們實踐了足部照護一條龍的服務,這是一開始提出這項計畫團隊夥伴最想做到的事情,但因為時間、人力、器材、志工專業性、倫理與長輩接受度等多方的考量,我們並沒有很強求在計畫中完成這件事。不過到服務的第十週更加成熟的我們,在經過外聘足部照護講師的訓練以及討論後,在講師鼓勵與支持下,以及找了一同訓練的其他志工,克服重重困難,我們一起在雙口社區完成了這項服務,是一個印象深刻的夜晚,也是一個和社區居民聊到半夜,久久不願道別的一晚。
- 帶領學生進到失智據點服務、陪伴與觀察失智症患者
1. 每次的服務前,我們都會陪伴修課學生討論與彩排,對於第一次接觸失智症患者的學生志工們,除了討論與彩排,我們更多的在建立學生對失智症患者的認識,如何應對失智症患者突發症狀,以及做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2. 失智據點服務,對第一次進到社區的學生志工來說是生疏的,在服務中團隊做到最多的是成為一位支持的角色,補位學生志工不足的地方,陪伴他們建立帶領的自信心。
3. 在服務後我們也會與學生志工討論,讓學生提出問題、發現與觀察,還有組別這次做得很好與可以更好的地方。
4. 為學生創造實務學習的場域,失智症患者的帶領是學校學習時不會接觸到的,考量失智症患者的特殊性,所以多數場域不會開放讓學生實作,團隊在因緣機會下與失智據點建立了合作的信任關係,所以也希望將這項資源帶給正在學習的學生。
5. 最後想傳達的是讓學生志工體驗失智症照護,感受自己喜歡與不喜歡,如果喜歡可以成為自己未來工作選擇的選項之一,如果不喜歡可依刪去一個工作選擇。
預期效益達成情形
一、量化指標
- 當初計畫所提出的量化指標
1. 辦理10場社區式長照足部照顧衛教與體驗課程
2. 共接觸4個社區據點或單位,服務190人次的社區居民或失智症患者。
3. 設計1份為期5周的失智症十大警訊結合足部照護教具課程,可作為進到其他社區使用。
4. 邀約與培訓至少10位學生共同參與失智症十大警訊結合足部照護教具課程,並訓練學生成為明年計畫傳承的參與者。
5. 培訓至少30位學生參與失智據點服務。
6. 與國立金門大學長期照護學系2位教師及2個課程合作。
7. 透過每週問卷詢問服務滿意度達90%以上。
8. 社區高齡者參與活動穩定度較平時增加50%。
9. 於下半年活動參與志工保留率80%。
10.高齡者體驗成果分享10篇。
11.失智長輩觀察記錄4篇。
- 達成之量化指標
1. 辦理10場社區式長照足部照顧衛教與體驗課程
2. 共接觸4個社區據點或單位,包含西方社區發展協會、雙口社區發展協會、青岐失智據點、國立金門大學,共服務236人次的社區居民或失智症患者。
3. 設計1份為期5周的失智症十大警訊結合足部照護教具課程,可作為進到其他社區使用。
4. 邀約與培訓10位學生共同參與失智症十大警訊結合足部照護教具課程,並訓練學生成為明年計畫傳承的參與者。
5. 培訓32位學生參與失智據點服務。
6. 與國立金門大學長期照護學系2位教師及2個課程合作。
7. 透過每週問卷詢問服務滿意度達94%。
8. 社區高齡者參與活動穩定度較平時增加50%,目前已達成100%穩定參與社區活動。
9. 於下半年活動參與志工保留率80%。
10.高齡者體驗成果分享10篇。
11.失智長輩觀察記錄4篇。
- 當初計畫沒有提到但過程中產生的量化指標
1. 對於失智症的認知前後測變化提升3.534分/10分。
二、質性指標
- 當初計畫所提出的質性指標
1. 團隊志工
(1)提升青年志工關懷及陪伴知能(創造青銀共學及跨世代互動的機會)
(2)鼓勵分享個人成長故事(收集和記錄參與者,特別是年長者和青年志工的個人成長故事,以反映他們的經驗和感悟)
(3)文化和世代傳承(年長者傳授給年輕一代的文化知識和生活智慧)
2. 課程學生
(1) 參與的金大學生與社區高齡者成為互相關懷、能彼此介紹對方的相處關係(當下互動及後續互動的關係建立)
(2) 專業技能學習實作練習以及對長照服務心態改變(收集學生心得記錄)
3. 社區高齡者
(1)故事和個案研究(收集和分享參與者的故事和經驗,展示計劃的影響)
(2)長輩自我成長和自信的提升(青銀體驗時對話,評估參與者在自我成長、自信心等方面的改變,並鼓勵更多社區長輩分享自身專業技能或休閒興趣)
4. 社區發展協會
(1) 有效幫助社區凝聚力的提升(評估活動對於增強社區成員間關係和凝聚力的影響)
(2) 社區認知和態度的變化(計劃對社區對於跨代合作和學習的認知和態度的影響)
(3) 建構長期社區互動和支持模式(透過計劃促進社區內互動和相互支持)
- 達成之質性指標
1. 團隊志工
(1)提升青年志工關懷及陪伴知能(創造青銀共學及跨世代互動的機會)
(2)鼓勵分享個人成長故事(收集和記錄參與者,特別是年長者和青年志工的個人成長故事,以反映他們的經驗和感悟)
(3)文化和世代傳承(年長者傳授給年輕一代的文化知識和生活智慧)
2. 課程學生
(1) 參與的金大學生與社區高齡者成為互相關懷、能彼此介紹對方的相處關係(當下互動及後續互動的關係建立)
(2) 專業技能學習實作練習以及對長照服務心態改變(收集學生心得記錄)
3. 社區高齡者
(1)故事和個案研究(收集和分享參與者的故事和經驗,展示計劃的影響)
(2)長輩自我成長和自信的提升(青銀體驗時對話,評估參與者在自我成長、自信心等方面的改變,並鼓勵更多社區長輩分享自身專業技能或休閒興趣)
4. 社區發展協會
(1) 有效幫助社區凝聚力的提升(評估活動對於增強社區成員間關係和凝聚力的影響)
(2) 社區認知和態度的變化(計劃對社區對於跨代合作和學習的認知和態度的影響)
(3) 建構長期社區互動和支持模式(透過計劃促進社區內互動和相互支持)
- 當初計畫未提及但過程中觀察到的質性成果
1. 社區高齡者
(1) 失智症衛教在社區的轉變
會開始失智症議題的分享,除了西方社區發展協會與西方社區志工隊與我們分享社區的需要之外,社區居民和我們分享到:社區存在著失智症汙名化的現象,有許多歧視失智症患者的言語在社區發生,還有對於失智症患者不友善與包容的事件,甚至對於失智症錯誤的觀念,認為失智症是每個人年紀大就會發生,所以沒有多加留意。透過五週的失智症衛教,並結合足部照護教學,讓衛教增加一些趣味性,我們發現,社區居民面對失智症議題的心態有很大幅的轉變,第一,長輩開始願意熟悉及學習失智症的症狀,在衛教及體驗時會很積極的學習及了解失智症會有哪些症狀、如何預防及友善對待社區中的失智症患者。第二,除了聽和體驗之外,社區居民會主動和我們討論失智症的症狀,他們會把疑惑的地方說出來,讓衛教不再只是單方面,而是彼此的交流與互動。第三,社區居民也更願意敞開心,和我們分享自己親人或鄰居所發生的故事,以及自己遇到的時候如何應對。
失智症的議題在西方社區是從玩笑話開始,從不能說出口的秘密開始,到現在大家可以很自在地討論與分享,面對時大家也會互相關懷與應對,甚至會給予彼此肯定與支持,對於推廣,已邁開了很大步,但我們想還有很多需要持續努力的地方,期許失智症衛教並不是一次性活動,而是可以持續發生。
(2) 與長輩建立信任關係
這是團隊第三年進到西方社區活動,每年都有不一樣的主題延伸,比起活動,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在和社區居民當朋友,活動中開始會分享彼此的生活,也會聊到家人朋友的故事,還會有彼此關心的過程,在方案以外的時間遇到,長輩也會和我們打招呼及聊天我們好像多了一群忘年之交的朋友。
(3) 從我們是講師到互相教學
這次計畫讓我們感受到最大的影響及變化就是社區居民除了參與之外,也像講師一樣,針對運動主題,會由對運動議題有興趣之長輩來分享,他們會分享該項運動的特色及好處,針對失智症衛教,長輩會分享社區中的案例,以及面對失智症的鄰居時自己如何友善對待,並和大家討論可以怎麼做更好,針對足部照護時,長輩會分享自己在家如何操作,以及協助其他沒有經驗的長輩,彼此教學以及互助的衛教模式在社區中發生。
2. 社區發展協會
(1) 社會參與習慣的建立
第一場服務活動的參與者是請來的,到現在社區居民已經很習慣定期社會參與,到這次的服務結束,社區居民討論後來與我們說,是否未來可以持續每周都來社區帶活動,聽到這件事很感動,經過三年的努力,社區居民養成了穩定社會參與的習慣,長遠目標期望能陪伴社區成為能自給自足的服務輸出,實踐活躍老化,更實踐在地老化。
銀河學院指甲彩繪之成果
銀河學院閃蝦我了啦!
銀河學院長輩的轉變
銀河學院探索病甲之路
銀河學院足部遊戲玩到腳快抽筋
銀河學院足部照護一條龍服務的圓夢計畫